IMG_6183

紐約的蘇活區久負盛名,第一次造訪的時候跟著旅遊書走,看到如同信義商圈的區域,大大小小的品牌時尚店,雖然點綴了幾家小工藝品的路邊小攤,卻沒有什麼藝術的味道。第二次造訪前就做了一點功課,探訪歷史上的蘇活和藝術家待過的閣樓。

IMG_6185 

今天的蘇活區是世界上最大的鑄鐵建築Cast Iron保存區,主要建立于1840-1880年間,當時是作為工業廠房使用,到了1960年時,大部份的這些工業與製造業空間被拋棄或閒置,大面積的便宜廠房被藝術家看重拿來作為工作室,也因為藝術家們的進駐以及學者如珍・雅各等人的大力支持,原來要被拆建為高速公路預定地的蘇活區就被保留了下來。

再來說說鑄鐵建築。這是百年前美國所時興的建材,因為堅固、便宜,且容易拆卸和拼裝,在美國各大城市蔚為流行。但多年後人們也發現鋼材的一大缺點,不耐熱且遇冷容易斷裂。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就證明了鑄鐵建材的脆弱,整個市區在連燒兩日之後付之一炬。

古早的鑄鐵建築在今天蘇活區的Greene街上還有許多 從南邊中國城的Canal街與Greene街交叉口往北走,可以見到知名的Queen of Greene(28-30號),以及King of Greene(72號),這兩棟是鑄鐵建築的經典,門窗廊柱上仿希臘建築的柱頭和雕花,仔細看都是厚鋼鐵片翻模拼接而成的(如下圖),樓房的正面有伸縮樓梯,鋼鐵結構支撐的是大玻璃窗和沒有隔間的大空間,也就是所謂的loft space,是當時藝術家改裝的創作空間。

 IMG_6175 IMG_6190

 上圖為Greene上的王與后。

IMG_6193 IMG_6177

現在的藝術家老早因為城市的仕紳化作用被迫遷移到租金更低廉的地方。蘇活區之前曾經是格林威治村,蘇活之後是東村,藝術家一路從市中心往郊區遷徙,後來離開曼哈頓,跨過了東河來到布魯克林區的威廉斯堡Williamsburg和布希維克Bushwick。

 

紐約布魯克林藝術街區:Williamsburg & Bushwick

布魯克林區的藝術街區並不是我們對台灣華山藝術特區或松山菸廠的理解,將文化產業結合觀光發展。這些小街區就是租金低廉的廢舊廠房,他們存在都市的角落,所以可以想見環境與治安都不會太好。那天傍晚,彼得拉著我在這些舊廠房裡衝鋒陷陣,還假扮要租工作室的藝術家,深入探訪這些創意空間。(現在想想覺得好危險,一個人還是不要在這裡鬼混太久)

 

 

 

 

紐約雀兒喜市場Chelsea Market

最後再回到曼哈頓島上的卻爾喜區。卻爾喜市場原來是餅乾工廠,後來改造成市場,現在有點往創意小店發展的走向。彼得2012年來看到的情景跟我們2014年來的樣子已經經過很大的改變。

IMG_6060

IMG_6066 IMG_6092

IMG_6128IMG_6122

卻爾喜市場週邊有好多當代小畫廊,比起布魯克林的小街區,卻爾喜逛起來是輕鬆愜意也安全的多。不過這些畫廊並也不親民,面對背著相機的觀光客有的連看都不看一眼。但是參觀是免費的,用愉快的心情欣賞年輕藝術家的小作品有時也能獲得意外的收獲!(完)

IMG_6153

IMG_6157

arrow
arrow

    Yo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