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到台灣一段時間了,
為應付大批參觀人潮,館方從上午八點開放至晚上十一點。
如此指標性的超級大展,似乎是不能錯過,
所謂超級大展,並不是指展場特別大或作品特別多,
而是保證票房的「block buster」,如多年前的羅浮宮、黃金奧賽,以及近年的兵馬俑特展、大英博物館之類。看這類的展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如果沒有慎選參觀時段,免不了排上幾個小時隊伍,面臨檔也擋不住的人潮。

週六晚間,我和Lumine想趁著夜晚人潮較少時去拜訪,看到售票口的招牌寫著『需排隊5小時入場!』,當下決定明天開館前來排隊入場。週日當天8:30開放入場,我難得沒有賴床的7:30搭上捷運,但才一走出捷運口就感到不妙…在那條通往史博館的街道上滿滿的人,成群規律的往史博館移動@@!不會吧!這是什麼景象?!但恐怖的還在後面,前一天已經買好票的我們,穿過藝術教育館,穿過植物園、穿過荷花池,七彎九拐的排到植物園一偏僻的角落,這真的是我這輩子看過最長的隊伍!我一邊對排在我面前的近千人默默的敬佩著(怎麼來的這麼早),一邊對還在我後面的那近千人默默的敬佩著(要等的比我還久),一路上充滿敬佩苦塞了3個多小時,這才順利塞進那小小的特展室。

排隊是很令人討厭的事,尤其是,要耗上這麼長的時間,才能到美術館進行欣賞活動,實在是很令人掃興。不過即使這麼掃興,並沒有讓太多的觀眾止步,反倒有種「越看不到越要看到」的效益,才讓米勒在的這三個月保持超高觀展人次。其實史博館在國際交流展的辦理上相當有經驗,屢屢邀請國際重要作品來台展出。在米勒之前的經典案例就是黃光男館長時代的兵馬俑特展(2000年),締下據說是全世界最高的觀展人次,在當時簡直是不可思議。而依網路消息,米勒目前的戰績已經超越當年的兵馬俑,榮登第一名寶座,該說排隊是我們台灣人的專長嗎@@,還是我們太熱愛藝術了@@應該好好鼓勵鼓勵。

造成大批民眾等待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史博館的特展室實在太小太小。如果我沒有記錯,這個特展室大概用了起碼十年了吧?!沒有足夠的採光,狹窄沒有挑高的空間,無法容納這麼多作品,除了拾穗與晚禱有較適當的空間和觀賞距離,其他作品都很委屈的縮在各處,作品之間也沒有什麼空隙,為了容納所有作品,空間也被劃分的零零碎碎;多處牆上還清楚看的出來一道道龜裂的縫,實在不太好看。因為人潮很多,許多為了一見真跡的觀眾好像拼了命的在展場中衝鋒陷陣(就是擠來擠去),不時啟動監看畫作的警示鈴,整間展場逼逼聲此起彼落,一旁的工作人員無法可管(因為可能連哪一台警示鈴響了都分不出來),有些小孩伸出手指在作品前指來指去,有些小孩尖叫哭鬧著,有些人可能因為排隊排太久腿酸,索性就大喇喇的坐在地上,我當時心想,這個美術館簡直是瘋了,奧賽美術館館方如果看到一定也瘋了。

國內缺乏具規模的「西洋藝術館」或「國際美術館」,相關館藏在國內博物館內根本也不多見。雖然有奇美美術館以私人企業辛苦多年累積的成果,但館舍地處偏遠,再加上採預約制,提高前往觀賞的難度;如果我們想對20世紀之前的國外藝術加以認識,只能等待幾個公立大館籌畫的國際交流展,否則就只能藉助書本和網路,說起來是有點可憐。

最後,雖然排隊排得有點辛苦,但看到這麼多人從各地前來一睹巨匠風采,絕對是件令人振奮的事。不管是為了小孩的暑假作業,還是裝氣質湊熱鬧,五花八門的動機促成了百萬人不遠千里,捨棄睡眠休息購物跑來美術館前曬幾個小時太陽,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應好好把握,怎麼樣向這些藝文人口推銷美感素養,怎樣把周邊的美術館也推銷出去,帶動周邊文藝單位的生機,而不只是設個比平常大好幾倍的美術館商店海薛一筆,或是旁邊的餐廳推出什麼田園套餐奧賽咖啡之類的便罷。
******************************
更正!
米勒展落幕後,據官方觀展人數是67萬人次,
比兵馬俑的100多萬人次還差一截喔!!
更正於2008.09.30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